智行千里 | 学院赴云南昆明社会实践队:重访西南联大旧址,赓续民族文化血脉

7月10日,实践队队员前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先后参观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博物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以及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衣冠冢等历史遗存,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南联大的指示精神,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联大精神、南开精神对当代学生、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

全面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院在昆明合组西南联大,在滇八年,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鼎立治学,为国育才,为赓续国家民族的文化血脉,梅贻琦、陈省身、吴大猷、吴有训、华罗庚、叶企孙、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汇聚一起,“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从西南联大先后走出了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杨嘉墀、陈芳允、赵九章、郭永怀、屠守锷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5位院士;宋平、王汉斌、费孝通、彭珮云、周培源、华罗庚、朱光亚、钱伟长、孙孚凌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栋梁之材。

如今的学院继承西南联大之精神走过沧桑风雨,百年弦歌不辍,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爱国情深、奉献祖国的南开人。

西南联大博物馆

实践队全体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西南联大博物馆。博物馆是联大历史发展的缩影,记录和保存着历代师生的回忆,通过丰富的史料,以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多样化的展陈形式,全方位地呈现联大在昆办学8年的辉煌历程。博物馆有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共分七大部分来展示西南联大的由来、办学历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西南联大与云南的关系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命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学院南迁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南京陷落,战火危及长沙。长沙临时大学被迫西迁入滇,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三校复员北返,联大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并逐渐发成为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联大在艰苦环境中办学,面对日机轰炸、物资匮乏、通货膨胀,师生们仍保持乐观精神,深信抗战必胜;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崇尚真理,追求真知,鼎立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这样的爱国精神、人文精神让现场所有队员敬佩不已。

在博物馆一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刚毅坚卓”四个大字,这一校训集中体现的是联大刚筋铁骨般的人格特征和独特的精神风貌。跟随讲解员的步伐,队员们了解到西南联大的搬迁路线,西南联大所培养的大批成功人士,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队员们被他们的艰苦付出所深深折服。

二楼的20余处多媒体展项,全面展示了西南联大发展的历史;多处场景式互动体验区,让同学们直接感受西南联大的情与景;还有熠熠生辉的西南联大校徽、校歌触屏播放区、布满岁月痕迹的从军帐篷等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南联大旧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循着旧址遗迹,先后参观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梅园”,“三校亭”,“民主草坪”,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衣冠冢,镌刻有闻一多撰写的《一二·一运动始末记》的石雕火炬纪念柱等历史遗存。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为镇压联大师生反对内战,追求和平民主的要求,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1名教师和3名学生英勇牺牲”,在“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前,大家静静肃立,默哀致意,表达缅怀。

四烈士墓西侧便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这块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纪念碑被誉为当代“三绝碑”,碑后刻着联大八百多名参军学生的名字,记述了联大创办的始末及其特点。大家伫立在熟悉的纪念碑前,又一次默读着碑文,体会到了联大师生“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的家国大爱,以及南开师生一直传承并践行着的公能精神。

不远处有一排简陋的平房,木门,木窗,铁皮屋顶,便是西南联大原教室。“当时的联大教室很简陋,下雨的时候屋顶就会滴答滴答地响……”,这座铁皮屋顶的教室,正是七十多年前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上课的地方。就在这样简陋的教室里,老师们仍然认真施教、学生们仍然刻苦学习,他们正是怀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情怀,培养出来诸多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精英。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南联大旧址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高度赞扬西南联大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和宝贵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道,“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这次参观活动让队员们对西南联大以及南开的发展历史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推动学校发展的老一辈师长充满敬佩。大家在参观实践的过程中,对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允公允能的南开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致表示要做好联大精神的传承者、南开精神的践行者,明确目标,牢记“走再远的路也不能忘来时的路”,励志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全体队员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仿制门下合影留念,本次实践活动顺利结束。



Baidu
sogou